2014/02/04 (Tue.)
太久沒更新讀書進度,內疚中...
《約耳趣談軟體(Joel on Software)》,後來發現其實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公開的版本,早知道就不買了。類似《駭客與畫家》,看這種全方位 geek 的書,總是能點燃一股 geek 的 passion,應該有事沒事都翻一翻才對。
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(Poor Charlie's Almanack)》,是十分低調的巴菲特合夥人 Charles T. Munger 的完整記錄。如果把這本書丟到文字雲,大概會得到「普世智慧」、「心理學」、「可口可樂」這幾個關鍵字。說穿了,普世智慧其實就是 IDEO 所強調的 T 型人才,跨領域連結實在是資訊爆炸年代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。
《大腦騙局(Brain Work)》,將人腦的運作以及一些有趣的反應,以漂亮的插圖呈現出來,是要了解人很好的一本參考書。
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?(The Power of Habit)》,從壞習慣造成的災害開始,說明習慣日積月累所帶來的影響力。進而整理出習慣迴路:提示->慣性行為->獎酬。要改變壞習慣,塑造好習慣,也得從改變這個迴路著手。以塑造運動習慣而言,提示可能是把運動鞋擺在明顯的地方、用 calendar 定期提醒、或是朋友邀約之類的,獎酬會是運動產生腦內啡、完成目標的成就感、運動期間和朋友 social、甚至是運動結束犒賞自己的美食。如果運動習慣沒辦法養成,可能是提示中斷,或獎酬中斷,造成習慣迴路無法持續進行。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塑造產品習慣,作者舉了一個有趣的栗子:牙膏。牙膏的嗆辣味說穿了對於牙齒清潔沒有任何益處,那麼為什麼市面上牙膏大都有這種味道呢?因為嗆辣味會給一種給人牙齒清新的感覺,一種強烈的獎酬,以至於人們最後都只買有嗆辣味的牙膏,沒有味道的牙膏刷完牙沒有什麼感覺,就漸漸被市場給淘汰了。原來習慣還可以這樣搞,真是可怕,以後要多注意身邊有沒有類似的習慣陷阱才是。同樣的道理,只要掌握好提示->慣性行為->獎酬的循環,也可以用在不同面向的習慣塑造上,發揮習慣的巨大影響力。
《預測未來(The Predictioneer's Game)》,大致上是以稍微科學的方式來預測甚至改變未來。給定某事件幾種可能的結果以及對應的量尺刻度,列出關鍵人物、該人物對事件的影響力以及對應的影響力,從而計算出該事件的可能結果。原理不難,困難之處在於怎麼定義可能結果的量尺刻度、關鍵人物和影響力,這部分有時候連當事人都不甚清楚,或許還得多方請教才能得到一個客觀的數據。
易中天《讀城記》,分別就歷史、文化、地理等面向,探討北京城、上海灘、廣州市、廈門島、成都府、武漢三鎮、深圳特區等中國城市。不同的城市,各自散發著不同的味道。或許因為曾經待過大港高雄 18 年、府城台南 4 年、風城新竹 2 年、世外桃源台東半年、首都台北 6 年,頗能體會這種不同城市不同味道的「讀城」的趣味。